聽力受損及耳聾-了解聽力損失原因、聽力下降症狀及治療方法
耳聾
經常聽到人說「您耳聾」?耳聾多數發生在什麼年紀?而耳聾原因有哪些?
其實耳聾就是聽力受損的統稱,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65歲以上聽力損失人士的占比例較多。根據統計,在成年人中每6 位就有1 位出現聽力下降。耳聾就像眼睛有近視、散光、老花一様,只要肯及早正視問題,尋找専業人士協助緩解耳聾問題,或者進行測試,一般都可以得到改善,耳聾人士都可以正常快樂地生活。
因種種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影響,耳聾人士的數目不斷攀升。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9年發表研究報告,全球超過 5%的人口或約4.66億人士有耳聾問題,超過三分之一是屬於65歲或以上長者,而當中有3,400萬位耳聾人士為兒童。
針對不同年齡聽力損失人士分析報告:
耳聾年齡層 | 耳聾人士 | 耳聾病患率 |
17-29 | 158,000 | 1.70% |
30-39 | 199,000 | 2.80% |
40-49 | 625,500 | 8.20% |
50-59 | 1,305,000 | 18.90% |
60-69 | 2,101,500 | 35.68% |
70-79 | 2,395,500 | 60.31% |
80+ | 2,434,500 | 94% |
初生 – 16 歲 | 占少數 |
耳聾及聽力下降治療:
大部份的耳聾情況都是無法逆轉,只有個別聽力損失原因,患者經由耳鼻喉専科醫生進行聽力下降治療後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大部份聽力下降使用助聽產品後,增強患者接收聲音的能力和敏感度,可以令他們剩餘的收聽能力得到提升,改善聽力受損人士在職場上, 社交生活及家庭生活的溝通。對於有聽力損失的小童,正常的課堂學習和校園羣體生活非常重要。因應不同情況,使用助聽產品,令學童的成長生活和身心發展有莫大幫助,不再受聽力下降原因影響。
導致耳聾原因:
耳聾原因可以是先天、遺傳、後天聽力受損影響。而大部份耳聾患者是屬於後天性聽力損失。
- 先天性耳聾原因非常複雜,可能在母體時因受病毒感染、藥物影響、或媽媽在妊娠期間患病、甚至在分娩中令嬰兒受傷,缺氧而導致聽力下降。
- 遺傳性耳聾原因,是指父母的基因和染色體出現異常,發生了改變而傳給後代導致的耳聾。部份嬰兒會在出生時對聲音來源沒有反應,如不使用助聽產品和接受語言訓練,不但無法正常溝通,亦會嚴重阻礙智力發展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另一部份患者會在較年輕,約10歲至30歲之間出現聽力下降症狀,日常的聽力損失情況開始明顯。而這類耳聾人士隨着年齡增加,聽力受損會加重,最後會達至嚴重或深度聽力損失。醫生建議,如家庭中有兩位以上人士有出現聽力受損問題,應盡早帶年幼子女到醫院進行檢測或咨詢,盡早排除遺傳性耳聾。
- 後天性最主要的耳聾原因已列入以下圖表作參考:
外耳症狀 | 中耳症狀 | 內耳症狀 |
|
|
|
聽力受損
聽力受損可分為「傳導性」、「感音神經性」和「混合性」三種類型。
1. 傳導性聽力受損 - 屬於外耳和中耳的症狀引起:
傳道性聽力受損者的一些徵狀包括:
● 因為聽力下降而導致言語理解方面遇上困難
● 發現聽不清晰聲音,或聽來十分模糊
● 單耳開始出現聽力下降現象,或者其中一邊耳朵比另一邊的聽聲音方面會更清晰
● 單邊或兩邊耳朵常感到受壓,甚或出現疼痛
● 聽力受損者會出現欠缺平衡的情況
● 這類聽力損失者如果是中耳發炎、耳朵便可能有異味或有液體由耳朵內流出。
2. 感音神經性聽力受損 - 屬於內耳或中樞聽覺系統的病變引起:
出現感音神經性耳聾的症狀包括 :
● 這一類耳聾者在言語理解方面會有問題出現
● 當聽著別人說話時會有「咕噥」並且不容易完全理解有關內容
● 身處嘈吵的環境中聆聽對方聲音已感敏銳度消失,出現聽力下降
● 聽電話時理解言語上有困難
● 欠缺分辨聲音方向的能力(特別是高頻聲音)
3. 混合性聽力受損 - 傳導性和感音神經性兩者都出現問題引起:
聽力損失
大家會否知道怎樣為之聽力損失呢?內裡有分多少級?如何界定嚴重性?
聽力損失分級 | ||
聽損程度 | 聽損水平 | 聽損程況 |
正 常 | 0-25 分貝 | 非常微弱的聲音都能聽到。 |
輕 度 | 26-40 分貝 | 聆聽微弱聲音及耳語開始有困難。 |
中 度 | 41-55 分貝 | 聆聽遠距離聲音有困難及要別人提高聲線才能接收說話。 |
中度嚴重 | 56-70 分貝 | 嘈雜環境下聆聽有困難。 |
嚴 重 | 71-90 分貝 | 在嘈雜環境下聆聽極困難,需要別人於極近距離說話。 |
深 度 | 91分貝以上 | 幾乎不能聽到聲音 |
怎樣可以知道日常生活環境中的噪音對我們的影響?用以下圖表對比一下,有助容易了解你身處於不同噪音情況下的分貝聲浪,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聽力下降
聽力下降診斷為單邊或雙邊耳朵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損壞,聲波無法如常傳輸,導致聽力下降或嚴重至完全耳聾。聽力下降問題發生在長者比較常見,但亦有可能出現在任何年齡層的人士身上。因此,聽力下降治療方法亦會因應不同年齡有不一樣的選取方案。
聽力下降原因可以有很多,人日常聽到的聲音是聲波透過外耳道通過鼓膜振動,再將聲波傳遞到中耳的三聽小骨,然後再傳遞至耳蝸(聽覺器官)。當耳蝸內的神經細胞(即毛細胞)受到刺激時,會將接收到的訊號傳輸至聽覺神經及大腦。之後,大腦會自動將訊號辨別再分析為「聲音」。但要注意,如果毛細胞一旦受損就不可以再生,導致聽力下降症狀出現,然後會直接令聽力損失。想多點了解,可以參考以下圖表:
聽力下降原因
耳朵的器官細小而微妙,而造成聽力下降原因可以很多,最常見的診斷有:
- 先天性
- 遺傳性
- 老年退化導致出現聽力下降症狀
- 外耳道被耳垢或異物阻塞或受到感染
- 中耳炎或中耳病疾病的影響(包括腮腺炎、感冒、梅尼爾氏病)
- 聽力下降會受藥物影響,尤其抗癌藥物和抗生素
- 因創傷性而受到影響,例如曾受劇烈撞擊,游水、或者潛水,這些都有機會導致鼓膜破裂、聽小骨移位或弄損
- 過長時間暴露於高噪音環境下,包括職業性失聰,令聽力受損
職業性失聰
聽力下降與毛細胞:
人的耳蝸的形狀與結構,跟蝸牛殼的模樣十分相近,內裡排列著密密麻麻、有數以千計的神經细胞,這些就是毛細胞(hair cell),它的存在,就是背負著感知聲音的重大功能。毛細胞會隨年紀、傷害性疾病和高噪音致漸漸減少,或受到損害。如果毛細胞越少,聽力下降症狀就越見明顯,而聽覺能力則變得越來越差。
任何聲音,包括人聲及環境噪音都包含不同頻率(即有高、中、低頻聲),而耳蝸的毛細胞是由基底排列到頂端。毛細胞的基底(入口)就是高頻毛細胞至頂端( 盡頭)是低頻毛細胞,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入口( 高頻)毛細胞會先被損傷而壞死。實際上,大部分聽力下降情况都先由高頻的聽力損失較快,因此如果太太經常投訴丈夫不理會她說話,公公婆婆,爺爺嫲嫲又話吾知孫兒講什麼,是因為女聲和小孩聲都是屬於高頻,可能丈夫或老人家耳蝸的高頻毛細胞已壞死了!
聽力下降症狀:
很多的聽力下降症狀其實不難分辨,可以細心留意自己或家人有沒有以下不同的症狀出現:
- 由於聽力下降原因,聽別人說話習慣頭側向一邊
- 在對話時經常說「吓」
- 經常要求對方重覆對話內容
- 聽力下降原因跟不上對方說話的內容,尤其是幾個人的談話
- 在嘈雜背景下,難以明白他人的言語或誤會對話的內容
- 電視音量或自己說話很大聲
聽力下降的後果:
在日常生活中,聽力下降不單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嚴重的會影響自身的安全和不安心態 :
- 因察覺性低,在戶外和家居容易發生意外
- 由於聽力下降原因,老年人會缺乏平衡和欠缺方向感,容易跌倒
- 言語之間不時會產生誤會,影響家庭和諧
- 聽力下降原因會加快長者的腦退化及認知障礙症,而且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公告 : 聽力下降是會令出現腦退化的風險大大增加
- 聽力下降症狀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鬱症,香港中文大學研究 : 中度或以上聽力下降老人家近20%有抑鬱症病徵
- 兒童因聽力下降,影響學習和言語能力
聽力下降該怎麼辦?
耳朵是人類重要的聽覺器官,一旦出現耳聾或者聽力下降,會令我們生活諸多不便。所以發現有聽力下降症狀怎麼辦?我們強烈建議大家要及早向専業人士諮詢聽力下降治療選擇。
不論是先天性、遺傳性、年邁、病變或藥物治療而導致的永久性聽力下降,皆可以說是無法恢復的,遇上這情況要盡快尋求專業評估,並且驗配一套適合的聽覺輔助設備,令生活質素得到改善。我們清晰聽新一代 5G 高效減噪助聽產品,能大大有效減低 90% 噪音,突出人聲。香港大學臨床實證,91%用家覺得比以往用過的產品更好。
如你懷疑自己開始出現耳聾或者有耳朵有病理問題,需要揾耳鼻喉専科醫生進行檢查。醫生會視乎耳朵實際情況,查明耳聾原因,以及提供恰當的聽力下降治療。
聽力下降預防方法
有關耳聾或聽力下降原因、症狀及治療 - 常見問題:
最主要的自覺性聽力下降原因如下:
- 如你是油性耳垢人士,容易屯積耳垢,需要定期找醫生清理,或聽從醫生的建議方法,自行清理。大量耳垢屯積,不但影響聽測的準確性,亦因有大量耳垢已無法進行助聽產品試聽。
- 避免長時間停留在高噪音環境。
- 如耳朵容易受感染,需避免耳朵進水,避免耳朵發炎。
可以留意一下:
- 有沒有間歇性暈眩,天旋地轉的感覺
- 突發性單側耳聾或耳内有雜聲
- 耳內有脹痛感
- 耳內經常有液體流出(即流膿流水)
- 耳內發出異味
以上是最基本的病理性聽力下降症狀,且不容忽視。需盡快約見耳鼻喉専科醫生診斷及治療。
可以自行識別兩大因素:
- 如果耳朵一向沒有耳痛或不適感覺、未曾試過發炎或其他耳疾,請直接預約到本公司做聽覺評估及選取助聽產品方案。
- 如果長時間沒有清理過耳垢,耳仔一向有多多少少問題,或曾經發炎,建議先到耳鼻喉専科檢查,問題經處理再預約本公司再作下一步的聽力下降治療方案。